宝博体育- 宝博体育官网- APP下载 BaoBoSports农业部就“农业结构调整”答记者问
2025-07-04 17:12:39
宝博体育,宝博,宝博体育官网,宝博app下载,宝博体育网址,宝博体育官方网站,宝博体育注册,宝博体育靠谱吗,宝博体育登录,宝博体育入口,宝博体育注册,宝博官方网站,宝博APP,宝博注册,宝博网址
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二连增”,供求关系得到改善,粮食安全形势是最好的时期之一。但同时也要看到,农业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这个矛盾主要体现在阶段性、结构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从种植业来看,小麦、稻谷口粮品种供求基本平衡,玉米出现了阶段性供大于求;大豆的供求缺口逐渐扩大。同时,棉花、油料、糖料受到资源约束和国际市场的冲击,进口增加。我要特别强调,当前小麦和稻谷供求基本平衡,库存里主要还是玉米比较多。
玉米结构调整是此次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调整区域为“镰刀弯”地区。去年下半年,农业部制定并下发了《“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总体思路是,保产能、适当调、产业化。保产能,就是巩固提升优势产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玉米生产能力。适当调,就是适当调减非优势区域特别是“镰刀弯”地区的玉米面积,减法加法一起做,鼓励农民将退出的玉米改种市场需要、效益较好的其他作物。对于适宜的地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好的地区,我们还要强化产能,通过提高单产,来促进玉米生产的健康发展。产业化,玉米是高能量而且产业链很长的农产品,它的后续加工产业链很长,所以我们提出还要以产业的理念来推动玉米的转化,实现农民增收、地方经济能够比较好的发展。
围绕这个目标,农业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是强化组织推动。农业部多次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先后5次派出工作组赴东北、黄淮海等结构调整任务重的区域,督促检查粮豆轮作、粮改饲等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各地层层分解任务,加快推进落实,黑龙江省将玉米调减任务纳入对县市党政主要领导的绩效考核。目前,相关省份已将调减面积落实到县乡。二是强化指导服务。农业部组织专家指导组分区域、分作物制定10多个技术方案,并在关键季节发布。各级农业部门组织近30万名机关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采取蹲点包片、进村入户等形式,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农业部会同财政部整合32.5亿元资金支持玉米结构调整,重点用于补助发展粮改饲和粮豆轮作,在春播前将资金下拨各地,今年粮改饲试点县由30个增加到100个;配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进一步完善玉米收储政策,积极推进“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改革。
猪肉是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主要肉类品种,为保持生猪生产稳定发展,农业部重点抓三件事,一是优化调整区域布局,2015年11月农业部印发了《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优化调整的指导意见》。二是加快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要稳定生猪生产,很重要的措施就是推动标准化生产,逐步解决千家万户养猪小规模、易污染的模式。三是推进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以生猪养殖大县为重点,启动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发展生态循环养殖。同时加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加强生猪屠宰的监管。
下一步,农业部将指导并推动地方合理划定适宜养殖区域和禁止养殖区域,在南方水网地区创建100个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和10个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在洞庭湖区开展减畜禽、减水产养殖“两减”试点,为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同时,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对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支持力度,重点建设粪污处理设施;会同有关部门研究中央和各级财政对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保费进行补贴的办法,逐步在全国生猪养殖大县的规模养殖场、大型养猪企业择机全面实施,以利于熨平“猪周期”。
随着消费结构升级,牛羊肉供给相对不足,大家也很关注。农业部大力推进草食畜牧业的发展,以保障市场的供应。一是搞好规划引领,会同发改委和财政部,发布了《全国牛羊肉发展规划》,现在正在贯彻实施。二是扶持规模养殖。特别是大力推动牛羊规模养殖,因地制宜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重点解决养殖基础薄弱,饲养方式落后的问题。三是加强草食畜禽种业建设。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加快地方品种改良进程,健全牛羊良种繁育体系,开展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遏制母牛数量下滑趋势。特别要讲到的是,农业部高度重视推动支持各地实施振兴奶业的工作,加快奶业产业现代化,努力提高国产乳制品的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满足国内人民群众的需要。
余欣荣: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及时,反映了农民的心声,也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根据中央的部署安排,今年对玉米收储制度作了改革,由过去的临时收储政策改变为“市场化收购”+“补贴”的新机制。过去为了保护农民,特别是种植玉米的农户的利益,托底收购,由国家来完成;这次是实行市场化收购,但同时为了保护玉米生产者的利益,给予必要的补贴。具体这项政策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玉米的价格充分体现市场形成机制,生产者随行就市出售玉米。各类市场主体自主入市收购。另外一个是建立玉米生产者的补贴制度,以保持优势产区农民种植玉米收益基本稳定。所以这项制度公布之后,玉米主产区的地方政府、基层干部加大了宣传力度,和农民群众一起尽可能了解、理解这项政策的意义。尤其是各级农业部门,围绕中央的改革措施,在这次政策调整过程之中,在玉米市场发生变化的过程之中,既要保护好农民种植粮食、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同时也要指导非优势区改种其他作物品种,比如说粮豆轮作。
据我们了解,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公布后,像黑龙江四五积温带等地区,正在主动地调减玉米,但部分农民不知道改种什么。这一问题,是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就解决这一问题前面我已讲了三点,除此之外,还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做好规划引导,我们及时下发了《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提出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调整意见。二是强化示范引导,动员农技人员、基层干部,还有一些种植大户、种植能手,率先开展种植结构调整,在技术物资方面尽可能提供好的服务。今年新品种也是提供最及时、最好的年份之一。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农业部4月初就召开新闻发布会,及时向社会介绍玉米结构调整的情况,派出了多批工作组到粮食主产区,和基层的干部一道,对农民进行政策宣讲,指导相关技术,提供优质服务。《农民日报》也开辟了专栏,宣传各地玉米结构调整的好经验、好做法。我还要特别提到的是,在政策调整的过程中,很多新闻媒体积极解读,为基层农民特别是种植大户及时了解政策、算好种植经营账,谋划好今年的种植计划,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余欣荣: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坚持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具体讲有如下特点:一是突出绿色引领。提出要把握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做到三个效益的统一。二是统筹协调推进。在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区域布局、产业融合等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思路、创新措施和创新办法。三是聚焦重点发力。按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突出生物和气候条件的多样性,遵循农业本身规律,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同时又注意到那些非优势区,指导他们发展更适宜的产业和品种。对一些粮食主产区,采取特殊的支持政策,比如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四是打好“组合拳”。做好加法,树立大食物观,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地开发食物资源。做好减法,立足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调减非优势区生产,调减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减轻环境压力。做好乘法,充分利用光、温、水、气、土和生物资源,改变单一种植模式,建立合理轮作制度,改良土壤、提升地力,统筹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从而实现农业资源永续利用。
下一步我们重点要抓好三件事,一是强化宣传引导。目前正值北方春播的高峰期,我们提出要采取多种形式解读玉米收储制度改革重点内容,让农民了解政策的内涵和要求,精细算账、安排结构。近期,各级农业部门组织机关干部和农技人员,包括开展“百乡万户”调查,进村入户,宣讲政策。二是推进政策落实。会同财政等部门,抓紧把粮豆轮作、粮改饲等各项补助政策尽快兑现到户、落实到田。认真落实大豆目标价格政策,科学采价,合理测算,保护农民种豆积极性。三是促进产销衔接。通过举办展销会、博览会等形式,推介杂粮杂豆等特色农产品,扩大市场消费。同时积极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电商、拓展市场,让产品顺畅销售,农民收入稳定增加。
马有祥:饲草料对于畜禽养殖的重要性就如同一日三餐对人的重要性。好畜只有吃好草、用好料才能产好奶、产好肉。优质饲草料是畜牧业最基础的基础,优质饲草料供应不足是制约我国草食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去年,农业部会同财政部在黑龙江、内蒙古等10个省区,选择了30个县开展粮改饲试点,以全株青贮玉米为重点,推进草畜配套。实践证明,粮改饲试点实现了种养双赢的良好效果,既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也是草食畜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举措,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给大家简要报告四组数据:第一,去年粮改饲计划种植150万亩,实际落实了286万亩,收储优质饲草料995万吨,超出了预期目标将近一倍,这说明农民对粮改饲有积极性,对这项政策是拥护的。第二,试点地区的全株青贮玉米平均亩产3.5吨,每吨的收购均价410元钱,一亩地收入是1435元,比种植籽实玉米增收335元,这说明农民增加了收入,得到了实惠。第三,奶牛规模养殖场全面普及全株青贮玉米,成母牛平均单产达到了8吨,生产一吨牛奶节约饲料成本300块钱。乳蛋白等质量指标也有明显提高,肉牛饲喂全株青贮饲料每出栏一头节约饲料成本1000块钱,说明养殖效益提高了。
根据2016年中央1号文件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精神,今年中央财政将加大支持力度,将粮改饲试点范围扩大到了整个“镰刀弯”地区和黄淮海玉米主产区,试点县从30个增加到100个。今年怎么推进呢?我们主要是指导地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归纳为“两个合理确定、两个持续加强”。两个合理确定,一是合理确定粮改饲的面积,坚持以养带种,为养而种,以养定种,合理确定种植规模,确保生产的饲料销得出、用得掉、效益好。二是合理确定粮改饲的品种,坚持因地制宜,合理改种,科学选择种植品种。适合种青贮玉米就种青贮玉米,适合种苜蓿就种苜蓿,要选好品种。两个持续加强,一是持续加强饲草料生产的产业化,坚持以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生产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现代饲草料生产体系,补齐草食畜牧业发展的短板。二是持续加强扶持资金的管理,也就是说要管好用好扶持资金。我们坚持任务到省、资金到省、责任到省,给予地方充分的自主权。同时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制度,确保用好扶持资金,切实发挥出应有的效应。
农业部门将进一步因势利导,以营养指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一是加快技术创新。进一步筛选出一批优质、高产、抗逆、综合性状优良、适宜主食加工的新品种,研发马铃薯馒头、面条及不同区域特色产品的配方和工艺。二是推进产业开发。继续抓好马铃薯主食开发试点,降低马铃薯种植、主食加工成本,改善产品品质,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媒体,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引导健康消费,打造小康社会主食文化。
曾衍德:当前玉米出现了阶段性的供大于求,出现这种情况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基本的是两个:一是国内供给增加。过去12年,玉米面积增加了2.1亿亩,超过同期粮食面积的增加。产量增加了2175亿斤,占同期粮食增量的57%。二是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增加。大家都知道,受国内外价差的影响,近年来玉米及替代品的进口量逐渐增加。去年进口玉米470多万吨,同比增长82%。同时,高粱、大麦等替代品种进口比较多,去年进口了高粱1070万吨、大麦107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85%和98%。此外,进口了部分木薯和玉米酒糟,玉米产量增加和国外进口增加“双碰头”,导致库存增加较多。
我们认为,玉米不会成为“第二个大豆”,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判断:一是玉米作为重要的谷物品种,是要保的。中央明确提出构建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也鲜明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这表明,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是要必保的,玉米作为重要的谷物品种和能量饲料,也要保持稳定的自给水平,这是战略决定的。尽管当前玉米出现阶段性的供大于求,需要适当调减,但如果玉米生产出现大幅度下滑,一旦危及国家粮食安全,会有许多政策手段,保持玉米生产稳定发展。
三是有贸易调控手段,能起到作用。根据入世承诺,我们对大豆进口未设配额限制,实行单一关税管理,进口关税3%。而玉米实行配额管理,配额总量720万吨,配额内关税是1%,配额外关税是65%。这些年,我国玉米每年实际进口量都在配额以内,主要是替代产品进口增加较多。此外,我们应该看到,世界大豆贸易量有1.17亿吨,高于我国大豆消费量,进口货源是充足的;而世界玉米贸易量只有1.2亿吨左右,仅占我国玉米消费量的60%左右。我们常说一句话,如果石油价格涨到一定水平以上,相当部分的玉米就会转化为燃料乙醇,玉米供应量就会减少。所以,大量进口是不现实的。
赵兴武:常言道,“无鱼不成席”。我国水产品率先实现了市场化改革,三十年来,渔业一直保持快速发展,早已解决了吃鱼难。2015年全国水产品总量达到6690万吨,水产品人均占有量48.65公斤,为城乡居民提供了1/3的优质蛋白。众所周知,目前水产品市场供给充足,四大家鱼等传统水产品供给过剩,有的甚至压塘严重,渔业进入了卖鱼难的新常态,面临产品结构优化、消费水平升级的新问题。我们正在大力推进渔业转型升级,通过转方式、调结构,不断优化水产品生产结构,不断满足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需要,简单地说,就是要养出来、卖出去、吃起来。
养出来,就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养殖结构优化,鼓励渔民多养生态鱼、多养适销对路的鱼,增加优质安全水产品生产,调减过剩的大路货品种,减少无效供给,让优质鱼虾蟹贝走进百姓家,成为家常菜。卖出去,就是要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加强品牌创建,打造一批区域性、全国性知名品牌,鼓励水产品流通渠道创新,支持开展水产品信贷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借助互联网发展电商、网络销售等,推动优质水产品进超市、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营房、进家庭。吃起来,就是支持发展水产品加工,加强方便快捷水产品加工研究,促进初级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协调发展,让吃鱼变得更方便、更省事、更省时、更便捷、更时尚,推进吃鱼革命。概括起来就是养鱼、卖鱼、吃鱼,以吃促养,以卖助养,以加助吃,以养保吃。